在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中,计算机联锁系统是保障行车安全、实现进路控制的核心架构。本文聚焦计算机联锁领域关键名词,从基础概念到技术细节,为铁路信号从业者、轨道交通学习者拆解专业术语的逻辑与应用,助力深度理解系统运行机理。
以计算机为核心硬件,通过软件编程实现进路选排、联锁逻辑运算、信号控制的智能化系统。区别于传统继电联锁,它依托算法与数据结构,对道岔、信号机、轨道电路等设备状态进行实时逻辑校验,输出安全控制指令。
信号设备间必须满足的安全约束逻辑,如“进路锁闭时道岔禁止转换”“敌对进路不可同时建立”。其本质是通过数学模型定义设备状态的互斥、依赖关系,确保行车路径唯一且无冲突。
系统的“逻辑中枢”,运行联锁软件核心算法,接收操作层指令(如按钮选路),结合采集的设备状态(轨道占用、道岔位置),运算生成进路锁闭、信号开放等控制逻辑,输出驱动指令至执行层。
连接现场设备与联锁机的桥梁,负责采集道岔表示、轨道电路电压、信号机灯位等状态信息(输入),向继电器、智能执行单元发送控制命令(输出),需满足故障 - 安全(Fail - Safe)设计原则。
列车或调车车列在站内运行的完整路径,由始端信号机、终端信号机及中间道岔、轨道区段组成。计算机联锁系统通过“选路 - 锁闭 - 解锁”三阶段,实现路径的逻辑构建与安全管控。
驼峰调车场特有的联锁逻辑,基于车辆溜放动力学,对道岔快速转换、减速器制动等动作进行时序化联锁运算,确保车组按计划分路,是编组站自动化的核心支撑逻辑。
突破集中式架构局限,将联锁功能按区域或设备类型拆分,通过网络协同运算的系统模式。适用于大站场、市域铁路等复杂场景,提升系统扩展性与故障冗余能力。
站场设备联锁关系的结构化描述文件,记录进路与道岔、信号机、轨道区段的关联规则。计算机联锁系统通过解析联锁表,生成动态逻辑运算的基础数据模型。
理解计算机联锁名词,是掌握轨道交通信号安全逻辑的基石。上述术语串联起系统架构、运行机制与场景应用,后续将围绕典型站场案例,深度解析名词在实战中的逻辑映射——持续关注,解锁信号控制的“安全密码”。